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电题:环保意识深植中国人心中
中新社记者赵胜玉
尽管稿件尚未完成,老总催促甚急,然而老张仍旧整理好书包,急匆匆地离开了报社。每个月的这个时段,对老张而言,都是坚定不移的。记得上次妻子住院,他只是匆匆到医院看了一眼,便急忙赶往位于东直门的中国青年报。今日正值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举办讲座之际,纵然老张对某些讲座并不感兴趣,然而作为一位专注于环境报道的记者,他仍旧努力出席。尤其是今天讲座的主题——“中国动物福利法立法研究”,引起了老张的极大兴趣。
实际上,绿家园对老张并无任何拘束,该组织仅是一个结构相当松散的记者聚会场所。在1996年年底,部分记者鉴于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深切忧虑,共同创立了这个团体。该团体每月都会举办一次与环境议题相关的讲座,并邀请北京多家媒体的记者以及环保工作者参与。自1996年绿家园正式定名以来,越来越多的像老张这样的志愿者坚守着他们的信念。志愿者人数从起初的几十人增长至数千,乃至上万。他们在辽阔的沙漠、荒凉的黄河岸边、壮丽的长城脚下,随处可见绿家园志愿者辛勤植树、播种绿草的景象。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个结果不可避免地是环境的损害,这一现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似乎任何国家都无法逃脱这一命运。然而,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人民已经从一味从自然界索取的噩梦中醒来,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WG娱乐官网入口,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将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提升为一种源自内心的自觉和行动。中国人民已经深刻认识到,破坏环境实际上就是在埋葬我们自己的未来。
2000年五一假期结束后,六岁的王翰臣与同龄的妞妞一同乘坐火车抵达了武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以绿家园志愿者的身份,前往中科院水生所,探望生活在那里的全球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回顾到199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时有一百零八名“绿家园志愿者”在内蒙古恩格贝大沙漠中种下了共计一千八百八十八棵树。记者询问年仅三岁的翰臣:“你这是为何而来?”翰臣回答:“我来种树。”“为何选择种树呢?”翰臣解释道:“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听闻暑假期间绿家园计划前往武汉探访“淇淇”,他便与奶奶一同报名参加了活动。
据其他新闻报道,某机构私下将污水排放至近期疏浚的北京昆玉河,不久后,北京众多媒体及相关部门陆续接到超过数百起的举报来电。媒体一经曝光,该机构便成了众矢之的,不仅紧急关闭了排污管道,还遭到了环保部门的严厉处罚。
根据数据,1993年至1994年间,全国人大及政协提出的环保相关建议和提案共计34项,而到了2001年“两会”期间,这一数字飙升至177项,增长了五倍之多。显而易见,近年来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亦得到增强。以北京为例,民众对于环境污染的举报数量颇多。仅在2000年,环保系统就接收到了59万件来信和来访。受国家环保总局及教育部所托,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对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9个县级行政区近万户居民开展了环境意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和“我国面临的问题”两大类别中,环境问题均位列社会关注的重点,分别占据了前四位和前五位的位置。
正是这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正努力避免重蹈某些发达国家的覆辙,致力于将环境破坏程度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