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共中央以及中国国务院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央首次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安排。
《意见》就各个领域制定了多项量化指标:预计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的总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将初步形成;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提升至约25%;运营中的交通工具单位运输周转量的碳排放强度将比2020年降低约9.5%;大宗固体废弃物的年利用率将实现约45亿吨。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已经突破八万亿大关;这一数字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六年里,我国相关产业的规模将实现翻倍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在介绍相关情况时指出,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的指导方针得以发布。
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已突破16.53亿千瓦,这一数字占到了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3.8%。在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强度均较2012年有所降低,降幅分别达到了26%和35%以上。
然而,发改委指出,我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难题,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导,而化石能源以及传统产业的占比依然较大。再者,全球范围内的绿色转型正遭遇阻碍,环境与气候问题逐渐被政治化,绿色贸易壁垒也在持续增强。
因此,《意见》着重指出WG娱乐官网入口,需推动消费模式向绿色方向转变,倡导民众追求绿色且健康的生活方式,扩大政府对于绿色产品的采购范围与规模,实施以旧换新的策略,提升绿色产品的消费量,并在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绿色家电,以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王元丰教授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指出,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优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一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和低碳化特征更是其显著标志。当前,气候变化现象显著可见,《意见》的出台,有助于推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变,促使我国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进而加快我国高质量现代化进程。
此外,王元丰进一步指出,中国实现快速绿色发展的根基,源自我国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长期积累的坚实基础。他提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起初是从2006年起至2010年的初创战略时期,该阶段结束时,产业产值已突破两万亿;接着是2011年至2015年的成长阶段,该阶段结束时,产值增至4.5万亿;而第三阶段至今,产值已超过8万亿。
稳固且迅速的绿色发展步伐,无疑是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力支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确立“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在绿色转型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
去年年末,汇丰银行在其投资分析中提到,尽管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在绿色金融领域中所占份额尚不占优,与其它经济体相比显得较低,然而,我国绿色转型的未来展望依然乐观,并且在过去的三年间,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积极推行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策略,并逐步推进燃煤电厂的淘汰。在此过程中,我国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在近五年内由20.8%增至25.5%。而且,除了公共部门引领的产能投资外,我国还在积极促进绿色消费的增长。报告显示,新能源产品的销售与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发改委明确指出,《意见》内容主要围绕五大领域和三大环节进行阐述,具体涉及:塑造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与保护结构,培育绿色发展的高地;加速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改造与升级,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转型进程;稳健推进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迅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交通运输的绿色转型,优化交通运输的构成,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的交通运输工具;促进城乡建设的绿色转型,推广绿色规划与建设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
具体分析,以近年来备受外界瞩目的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意见》中多次强调,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具体实施手段涵盖:促进城市公共服务用车向电动化转型;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车销售市场的主流车型;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旨在拓宽绿色能源的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相关报道中提到,我国在绿色转型方面所依赖的金融工具尚显不足。
针对此问题,《意见》明确提出需扩充绿色转型金融手段。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27年年底。同时,着手研究和制定转型金融的相关标准,以确保对传统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提供充分且必要的金融援助。此外,倡导银行在准确评估风险的前提下,引导信贷资金向绿色领域合理分配。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政府设立的融资担保机构来促进绿色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多样化手段来减少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大力推广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以及绿色信托等金融产品,并有序推动碳金融相关产品和衍生工具的创新。此外,还需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并研究构建差异化的保险费率体系。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的研究指出,在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期限的同时,该工具的适用领域亦有望得到扩大。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针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碳减排技术这三个领域提供支持,而未来,其支持范围或许将进一步扩大,涵盖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低碳农业等多个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