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论文概要
碳中和成为当前讨论的焦点,其根源在于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问题。在论述中,我详细解释了碳中和的定义及其深层含义WG娱乐官网入口,并对制定能源战略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公正的分析。我提出,应采取发展的视角而非单纯的削减策略来推动碳达峰,强调在增加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避免用过去的视角来规划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同时,作者认为,在推进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的过程中,应当坚守四个面向:即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生命健康。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国际组织对能源发展趋势的若干预测,并指出氢能源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将扮演关键角色。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领域及具体任务,提出:需将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作为核心抓手;需通过多种手段加速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变革,致力于减少“过程”中的碳排放,并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强调,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关注系统的适应性,以创新力量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方向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周宏春,生于1956年,江苏盐城籍,系男性。他在国家环境保护及循环经济领域享有盛誉,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是副巡视员,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雾霾治理总理专项顾问组的16名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循环经济50人成员。周宏春还身兼数职,包括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环境保护联合会政策顾问以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主任。周宏春同志担任国家商务部内贸领域的专家,并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节能工作,同时作为北京市讲师团的专家进行授课。此外,他还担任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领导小组的委员,以及中科院生态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周宏春同志成果丰硕,共发表了500余篇论文,并出版了20余部专著或参与编写了相关著作。
主要内容
作者首先对“碳中和”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碳中和是指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期内,通过多种方式来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他提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前提和原则:首先,应采用发展而非单纯削减的策略来推动碳排放达到峰值;其次,应注重增加而非仅仅减少;再者,要妥善处理新增能源能力与淘汰落后产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同时,不能仅凭过去的视角来规划未来的能源发展路径;此外,还需强化顶层设计,重视系统性的治理工作。在“十四五”这一关键时期和窗口期,应当做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性安排。
笔者介绍了国际组织关于能源发展趋势的若干展望。到2050年,碳循环再利用的潜力预计每年可达约1.5亿吨二氧化碳,其减排的费用大约为每吨100美元;生物质能源具备碳的捕捉与储存能力,代表了一种实现负碳排放的途径;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地、森林和海洋等资源,若生物量的增长超过其被收获的部分,自然碳汇的净储量将得到提升,进而导致大气中碳储量的净减少;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氢气将扮演关键角色,目前从化石能源中提取的氢气在成本上仍具有竞争力。
作者认为,应把握住技术革新的新机遇,在碳中和的热潮中保持冷静的思考,去探寻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发展路径;为了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应当以实现能源低碳化为核心,而煤炭作为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其清洁程度和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同时,要避免盲目追求能源转型,推动能源、化工和环保的深度融合,实现能源转型与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的同步推进;此外,还需将提升能源效率置于首位,从减少浪费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过程”排放的碳,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作者强调,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关注其脆弱性,务必将安全置于核心地位,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来促进能源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此外,还需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迅速推进低碳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快减污降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应致力于研发成本较低、效益显著、减排效果突出、安全可控且具有广阔推广潜力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并不断提升能源的低碳化和智能化水平。
作者在文末强调,亟需对绿色低碳的方针政策及市场架构进行优化,建议政府与市场共同施策,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削减碳排放的密度;同时,应迅速推进碳排放权的交易进程,加速构建全国性的能源使用权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对能源消费的双控制度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